注册 
 
预警快递 预警分析 数据中心 历年案例 经济研究 产业动态 国际环境 政策法规 重要专题 交流之窗
热门搜索:反倾销 | 反补贴 | 特别保障 | REACH
 
交流之窗 提交议题
更多>>
重要专题
更多>>
预警课堂 更多>>

美国《国别贸易壁垒报告》中国部分(中)

二、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补贴

(一)进口替代政策

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步降低了正式的进口替代政策。入世时,中国承诺取消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下的所有禁止性补贴,包括各种形式鼓励利用国产产品的补贴。在《入世议定书》中,中国承诺不会根据是否对国内供应商构成竞争而对进口或投资设限,或强加其他要求。2000年和2001年,中国修改了许多法规,取消了外国投资的当地含量(local content)要求。但在现行规则下,投资者仍被要求遵守一些过去的做法。在以下情况中,中国政府仍遵循进口替代或类似政策。

1.所得税优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购买国产设备的外国投资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优惠,而购买进口设备或在华利用进口零部件组装设备则无法享受这些优惠。国内企业购买国产设备进行技术升级也可以享受类似所得税优惠。根据美国与中国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自200811日起中国取消所有禁止性补贴。

2.汽车零部件

入世前,中国的汽车行业政策对当地含量(local content)水平高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很多优惠。20011113,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第13号公告要求自中国入世起取消关于汽车国产化率的优惠政策。但美国汽车制造商仍反映,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继续实施当地含量(local content)要求,执行旧的汽车行业政策标准。中国承诺在入世2年内或20031211之前公布修改后的汽车产业政策,但直至20045月,中国才公布了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其中包含了不鼓励汽车零部件进口和鼓励适用国内技术的内容,此外还要求新汽车和汽车发动机企业须在设备研发领域进行实质性投资。

2005年,中国开始颁布执行新汽车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其中一项就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52月制订、4月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就此诉诸世贸组织,认为《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不鼓励国内汽车制造商在组装过程中采用进口汽车零部件的规定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了歧视,尤其是关于利用进口零部件的所有汽车制造商需在海关登记并提供关于组装每辆汽车的具体信息(包括使用进口和国产零部件的清单和价格及每个零部件供应商的信息)的要求。如果组装汽车中进口零部件的数量或价格超过特定门槛,将对进口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税率(25%),而不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税率(10%)。

上述规则看起来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定,包括《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第2条以及中国《入世议定书》取消所有与进口相关的当地含量(local content)的承诺。在就此诉诸世贸组织后,由于磋商未能达成解决方案,20069月,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小组。专家小组成立后,公布了一份机密期中报告,预计2008年夏初将公布最终报告。

3.钢铁

20057月,中国公布了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尽管该政策的许多内容尚未实施,但其中的许多目标和指南已引起密切关注。例如,该政策要求寻求投资中国钢铁企业的外国企业须在钢铁加工中拥有专利技术或知识产权。由于外国投资者不允许控股中国的钢铁企业,上述要求等同于事实上的技术转移要求,这与《入世议定书》不对投资权和技术转移设定限制相矛盾,也对外国设备和技术进口造成歧视。此外,该政策还鼓励采用当地含量(local content),对采用最近研发国产设备的钢铁项目提供政府财政支持。在此政策下,2007年,中国钢铁产量从2005年的3.56亿吨增至4.9亿吨,而进口大幅下降,成为净出口国。

该政策对行业产出作出了指示,本应由市场作出的决策存在政府干涉,对中国钢铁生产商的数量和规模、地理位置、产品类型和使用的技术进行了规定。这种高程度政府指示和对中国钢铁行业投入和产出资源分配的指示不仅不符合入世时中国对不直接或间接影响国有或国家投资企业商业决策的承诺,也说明中国开始对市场结果依赖政府管理,而非市场机制。而这正是美国在世贸组织关注问题的根源。

4.半导体

“十五”规划要求将半导体产值从2000年的20亿元增至2010年的240亿元。在此政策指导下,中国开始鼓励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实施差别化的增值税政策,对国内生产商生产的集成电路实施增值税退还政策。20043月,美国就此在世贸组织下提起诉讼,7月,双方达成解决方案,中国承诺调整集成电路增值税政策。美国继续密切监控中国是否对其国内生产商提供符合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规则的财政支持。

5.化肥

2001年,中国开始取消所有磷酸肥(磷酸二铵除外)的增值税,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磷酸二铵与中国产的其他磷酸肥(尤其是磷酸二氢铵),存在竞争关系。美国政府和美国生产商抱怨中国政府利用增值税政策,对国内化肥生产提供优惠。

6.电信设备

关于信息产业部和中国电信实施不鼓励使用进口器材和设备的政策依然存在。例如,信息产业部尚未废除1998年发布的要求电信企业购买国产器材和设备的内部通知。

(二)出口补贴

199111日起,中国正式废除了直接预算支出形式的出口补贴。在《入世议定书》中,中国承诺自入世后取消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

由于缺乏透明度,很难确定和量化中国政府提供的可能存在的出口补贴。中国的补贴项目通常是内部管理措施的结果,并不对外公布,且形式多样,有时以减免所得税的形式,有时以债务减免和降低运费的形式。美国业界认为,补贴是促使中国出口产品得以在美国市场上低价销售获得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特别令人关注的行业包括钢铁、医药、高新技术、林业制品和纸制品、纺织品、阔叶材胶合板、机械、炼铜和其他有色金属行业。

20064月,中国正式向世贸组织补贴委员会提交了补贴通报。尽管通报很长,涉及70多项补贴项目,但并不完全,没有通报国有银行或省级和地方政府机构提供的任何补贴。此外,尽管中国通报了一些看似世贸组织规则禁止的补贴,但并未承诺取消,也没有通报其他看似被禁止的补贴。

随后,美国要求中国取消看似被禁止的补贴项目,包括许多行业享受优惠的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尤其是所得税和增值税豁免和削减。但中国没有承诺立即取消补贴,2007年初,美国与墨西哥就此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在20073月和6月进行磋商后,7月,美国和墨西哥要求成立专家小组;8月,世贸组织成立的专家小组对争端进行了听证;在与中国进行广泛对话后,20071129,美国和墨西哥终止了争端解决程序,中国承诺自200811日起取消所有禁止性补贴。

在中国入世后不久,美国玉米出口商就开始关注中国对玉米出口提供的补贴。20022003年,中国的玉米出口大幅增长,包括从政府粮食储备中销售的玉米,且价格比国内价格低15%20%。美国玉米出口商因此损失了其在传统亚洲市场(如韩国和马来西亚)的份额,而中国玉米出口量则创下新纪录。但2004年,贸易分析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一些经济因素(包括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中国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结果是中国的出口基本基于商业基础。200712月,中国财政部宣布限制谷物和含油种子出口的一些措施,包括取消13%的增值税减免和加征5%的临时出口关税,有效遏制了谷物出口。